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照常门诊)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关注焦点话题

查看更多

类风湿患者的夏季出行指南:防晒护关节,避凉防不适

日期:2025-08-28 09:32:34

  夏季阳光充足、气温偏高,对类风湿患者而言,出行既要应对强烈日照可能带来的关节与皮肤负担,也要警惕频繁接触寒凉环境诱发的病情波动。科学做好防晒与避凉,才能让夏季出行既享受到户外的惬意,又能守护关节健康,避免病情反复。

  一、科学防晒:不止护皮肤,更要护关节

  夏季紫外线强度大,长时间暴露不仅容易晒伤皮肤,还可能对类风湿患者的关节产生间接影响 —— 部分患者对紫外线敏感,强烈照射可能加重炎症反应,或因皮肤不适间接影响整体状态。因此,防晒需从 “遮挡” 与 “防护” 两方面入手,兼顾实用性与关节友好。选择防晒装备时,优先考虑轻便且能覆盖关键部位的衣物,比如宽松的长袖衬衫或薄款防晒衣,材质以透气的棉麻或冰丝为主,既能阻挡紫外线,又不会因闷热导致出汗过多、关节周围潮湿不适。佩戴宽檐帽子或遮阳帽,保护面部、颈部皮肤的同时,也能避免头部暴晒引发的头晕;若需长时间在户外停留,可搭配防风防晒的护目镜,减少眼部不适。涂抹防晒霜时,需注意关节周围皮肤的护理。选择温和无刺激、防晒指数适宜的物理防晒霜,避免含有酒精或刺激性成分的产品,防止刺激关节周围敏感皮肤。涂抹时动作要轻柔,尤其是手部、肘部、膝盖等关节突出部位,均匀覆盖即可,无需反复揉搓,避免因用力摩擦加重关节负担。此外,若出行中需要触摸植物、扶握扶手等,可在手部涂抹防晒霜后戴上轻薄透气的棉质手套,既不影响手指关节活动,又能双重防晒、保护皮肤。

  二、避免贪凉:科学控温,减少关节刺激

  夏季出行时,室内外温差大,空调房、冷饮、冷水等寒凉因素,都可能成为类风湿患者关节不适的诱因 —— 低温容易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变慢,加重关节僵硬、疼痛等症状。因此,“避凉” 并非完全拒绝清凉,而是要把握 “适度” 原则,避免身体突然受到寒凉刺激在室内场所,如商场、交通工具等装有空调的环境中,需注意关节保暖。可随身携带轻薄的披肩或小外套,覆盖在肩部、肘部、膝盖等易受凉的关节部位,材质选择柔软的针织或棉质,既不占空间,又能有效阻挡冷气直吹。避免长时间坐在空调出风口下方,若无法调整位置,可适当调整坐姿,让关节远离冷风直接接触的区域;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,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低温对关节的持续刺激。饮食上,避免在出行中大量食用冰镇饮品或生冷食物。夏季炎热时,可选择常温的白开水、淡茶水或微凉的饮品,小口慢饮补充水分,既解渴又不会给身体带来骤冷刺激;用餐时优先选择温热的食物,避免生食或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,减少肠胃不适与关节受凉的关联影响。若需要洗手、洗脸,尽量选择温水,避免直接接触冷水,尤其是手部关节敏感的患者,温水能减少对关节的刺激,维持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稳定。

  三、出行适配:细节把控,提升出行舒适度

  除了防晒与避凉,夏季出行还需结合类风湿患者的身体特点,在细节上做好适配,让整个行程更轻松、更安全。选择出行方式时,优先考虑平稳、舒适的交通工具,避免长时间颠簸或需要频繁起身、弯腰的行程。若乘坐公共交通,尽量选择有座位的班次,减少站立时间;若自驾,可在座椅上放置柔软的靠垫,支撑腰部与背部关节,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僵硬;下车后不要立即快速行走,先缓慢活动四肢关节,适应外界温度与行走状态后再逐步加快节奏。

  出行路线规划上,尽量避开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段,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稍低时外出,减少高温与强光对身体的双重考验。途中若感到疲劳或关节不适,及时寻找阴凉、安静的地方休息,可适当按摩关节周围肌肉,缓解僵硬感;随身携带常用的关节护理物品,如轻薄的护膝、护腕,若出现关节酸胀,可及时佩戴支撑关节,减轻负担。此外,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,若遇高温、暴雨等极端天气,可适当调整行程,优先保障身体舒适与关节健康,让夏季出行既安心又愉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