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照常门诊)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关注焦点话题

查看更多

别放任类风湿恶化!小心关节融合成 “僵块”,再也灵活不了

日期:2025-09-24 09:48:42

  “类风湿疼的时候就吃片止痛药,不疼了就不管了”“觉得关节疼忍忍就过,没必要花时间治疗”—— 很多类风湿患者抱着这样的想法,可等到某天发现手指弯不了、膝盖伸不直,才惊觉关节已经像 “锈死的铰链” 一样,变成了无法活动的 “僵硬块”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类风湿若长期不管不顾,炎症会慢慢 “啃噬” 关节,最终导致关节融合,让原本灵活的关节彻底失去功能。

  先搞懂:什么是 “关节融合”?我们的关节能灵活活动,靠的是关节两端的骨头之间有 “间隙”,间隙里有关节软骨、滑膜等组织起到缓冲和润滑作用,就像机器的 “轴承”。可类风湿的核心是 “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”,这种炎症不会因为 “不疼” 就停止 —— 它会持续侵蚀关节滑膜,让滑膜充血、增厚,分泌大量炎性物质;这些物质会进一步破坏关节软骨,让原本光滑的软骨变得粗糙、脱落;等到软骨被彻底破坏,关节两端的骨头就会直接 “硬碰硬”,再加上炎症引发的骨质增生,骨头会慢慢长到一起,最终形成 “关节融合”。就像手指关节原本能弯曲握拳,融合后可能只能保持半伸半屈的姿势,连握筷子、系扣子都做不到。

  很多人误以为 “类风湿不疼就没事”,恰恰是这个误区加速了关节融合。类风湿的疼痛是炎症刺激神经引起的,当炎症暂时缓解,疼痛可能会减轻或消失,但这并不代表炎症停止了 —— 它还在悄悄破坏关节结构,比如软骨在无声无息地磨损,骨头在慢慢变形。临床中,不少患者疼的时候才吃药,不疼就停药,导致炎症反复加重,关节在 “疼 - 缓解 - 再疼” 的循环中逐渐被破坏,等到出现明显僵硬、活动受限,往往已经出现了早期融合迹象,此时再治疗,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灵活度。

  更可怕的是,关节融合不是 “单一关节的事”。类风湿炎症最爱攻击全身的小关节,比如手指、手腕、脚踝,也会累及膝盖、髋关节等大关节。若手指关节先融合,可能只是影响抓握;若膝盖、髋关节融合,会导致无法下蹲、走路跛行,甚至需要借助轮椅;若颈椎、腰椎关节融合,还可能影响抬头、转头、弯腰,连日常站立、坐下都成问题。而且,关节融合一旦发生,多数是不可逆的,只能通过治疗控制炎症,避免更多关节受累,而已经融合的关节,很难再恢复活动功能。

  怎么早期发现关节融合的 “预警信号”?别等彻底僵硬了才重视,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:比如手指关节原本能轻松弯曲,现在弯曲时总觉得 “卡壳”,幅度越来越小;比如晨起僵硬时间变长,从原来的半小时延长到 1-2 小时,活动后也难以完全缓解;比如手腕转动时总有 “紧绷感”,无法像以前一样灵活转动;比如膝盖上下楼梯时发僵,蹲起时需要扶着东西,且这些症状持续超过 1 个月没有改善。这些都是炎症在破坏关节结构、向融合发展的信号。

  不想让关节变成 “僵硬块”,关键在 “早干预、不中断”。首先要明白,类风湿治疗的核心不是 “止痛”,而是 “控制炎症、保护关节”——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,比如抗风湿药物能从源头抑制炎症,减少对关节的破坏,即使疼痛缓解,也不能擅自停药;其次要定期复查,通过关节超声、X 光等检查,及时发现关节结构的早期损伤,调整治疗方案;日常还要注意保护关节,比如避免提重物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,做家务时用温水,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,适当做些温和的关节活动操(如缓慢弯曲手指、转动手腕),维持关节的活动度。

  类风湿不是 “忍忍就过的小毛病”,它是会逐渐 “蚕食” 关节功能的慢性疾病。别等到关节融合成 “僵硬块”,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时才后悔。早期重视、规范治疗、日常保护,才能守住关节的灵活,避免让 “再也动不了” 的遗憾发生。